
新聞中心
根據McEvoy&Farmer、Kalorama Information等機構的研究及預測,2012年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達190億元,2015年已接近300億,未來市場增速約為16%,以此測算,2016年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達348億元,行業發展迅速,有望在短時間內超越日本,成為除美國、歐洲之外的全球第三大市場。其中生化診斷、免疫診斷、分子診斷為主流體外診斷技術。
中國體外診斷市場中進口品牌依靠先進的技術、品牌優勢、穩定的質量,占據我國體外診斷市場56%的份額。其中羅氏2015 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 9.8%,處于市場領先地位;希森美康、西門子、貝克曼庫爾特、雅培的市場份額分別為8.1%、 7.4%、 6.1%和 5.4%。 前五大國外企業的體外診斷業務占據國內市場 36.8%的市場份額。
國內體外診斷企業在核心技術上處于相對落后地位,而且普遍存在企業規模較小,產品品類不全的問題。
目前我國共有體外診斷企業超過500 家,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占比5%左右,行內優質公司也只是占據比較小的市場份額,行業集中度較低。
IVD產業上游依賴進口,議價能力較弱;IVD中游為體外診斷核心,“診斷儀器+診斷試劑”封閉化為競爭趨勢;中下游渠道整合為關鍵;分級診療等政策帶動下游ICL及基層醫療機構發展。
生化診斷競爭格局穩定,化學發光引領免疫診斷快速發展,分子診斷已處于爆發期,POCT發展動力強勁:
(1)2015年生化診斷市場規模超過60億元,增速趨于穩定;封閉系統為未來發展趨勢,生化儀器檢驗樣本量及檢測速度為核心;目前提供封閉系統產品的公司包括羅氏、雅培、貝克曼、西門子,國產的邁瑞醫療、科華生物、迪瑞醫療等,競爭格局相對穩定,整體投資價值一般;
(2)免疫診斷市場容量大,2015年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。化學發光占據主流,相比于其他免疫診斷技術,其優勢主要體現在高靈敏度、線性范圍寬、測量時間短、穩定性好、安全性高和應用范圍廣;未來進口替代趨勢逐步凸顯。從競爭要素來說檢測項目豐富,亮點突出是關鍵,看好國產品牌未來的發展空間;
(3)2015年分子診斷市場規模接近50億元,發展速度極快,其中PCR仍占據穩定市場份額,基因芯片逐步推廣,而基因測序發展潛力及空間大,生育健康和腫瘤診斷治療為主要臨床應用,看好液體活檢等領域未來的持續發展;
(4)POCT發展動力強勁:國內POCT(即時檢驗)行業年增速保持在20%-30%,高于國際市場8%左右的增長水平,盡管起步較晚,但由于其特點及優勢較為突出,顯示出良好的成長性,2013年國內POCT市場規模接近5億美元,2016年達到9億美元。
POCT是檢驗醫學發展趨勢的產物和傳統檢驗的補充,從應用角度來講,血糖領域為主流,心血管前景極為廣闊。
本文節選自新三塊智庫醫藥研究員郝方然撰寫的《體外診斷千億市場揚帆起航,化學發光、分子診斷迎黃金投資節點》研究報告。
- 上一個:國務院決定,支持這類醫械發展!
- 下一個:我國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年增15%